行政法学
概述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规范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
行政法基本理论
📋 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 行政法的定义:
- 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 规范行政权的行使和监督
- 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 行政法的特征:
- 综合性: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
- 易变性:随行政管理需要而变化
- 程序性:注重行政程序的规范
- 救济性:提供权利救济途径
🎯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依法行政原则:
- 法律优先:行政活动不得与法律相冲突
- 法律保留:重要行政事项须有法律依据
- 合理行政原则:
- 公平公正: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
- 考虑相关因素:全面考虑相关情况
- 比例原则:手段与目的相适应
- 程序正当原则:
- 告知:告知相对人相关信息
- 听证:给予相对人陈述申辩机会
- 回避: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 高效便民原则:
- 提高效率:及时作出行政决定
- 便民服务:为相对人提供便利
- 诚实守信原则:
- 信息真实:提供真实准确信息
- 信赖保护:保护相对人合理信赖
- 权责统一原则:
- 权责对等:有权必有责
- 责任追究:违法必究
行政主体
🏛️ 行政机关
- 国务院:
-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统一领导全国行政工作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省、市、县、乡镇人民政府
- 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行政职权
- 政府工作部门:
- 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 承担特定行政职能
🏢 被授权组织
- 法律法规授权:
- 由法律法规明确授权
- 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
- 常见类型:
- 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
- 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
- 企业组织:国有企业等
👥 被委托组织
- 行政委托:
- 行政机关委托其他组织
- 以委托机关名义行使职权
- 委托要求:
- 必须有法定依据
- 受委托组织具备相应条件
- 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行为
📝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 行政行为的定义:
- 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
- 对特定事项作出的决定或处理
- 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 按对象分类:
- 抽象行政行为:制定规范性文件
- 具体行政行为:针对特定对象的行为
- 按性质分类:
- 羁束行政行为:严格按法律规定执行
-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有一定选择余地
- 按效果分类:
- 授益行政行为:赋予相对人权益
- 负担行政行为:课以相对人义务
🎯 具体行政行为
- 行政许可:
- 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
- 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 如营业执照、驾驶证等
- 行政处罚:
- 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 依法给予制裁的行政行为
- 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等
- 行政强制:
- 为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
- 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和行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 包括强制措施和强制执行
- 行政征收征用:
- 为了公共利益需要
- 依法取得相对人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
- 并给予补偿的行为
📋 行政行为的效力
- 确定力:
- 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推定有效
-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
- 拘束力:
- 对行政主体和相对人都有约束力
- 双方都应按行政行为内容履行义务
- 执行力:
- 行政主体有权采取措施实现行政行为内容
- 相对人不履行时可依法强制执行
行政程序
📋 行政程序的基本要求
- 程序法定:
-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 不得违反或省略法定程序
- 相对人参与:
- 保障相对人的参与权
- 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
- 程序公开:
-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
- 行政程序应当公开进行
- 程序公正:
- 程序设计合理公正
- 不偏不倚,平等对待
🎯 主要程序制度
- 告知制度:
- 告知相对人相关权利义务
- 告知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依据
- 听证制度:
- 重大行政决定前举行听证
- 保障相对人陈述申辩权利
- 回避制度:
- 有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 保证行政行为的公正性
- 时限制度:
- 规定行政行为的时间限制
- 提高行政效率,保护相对人权益
- 说明理由制度:
- 行政行为应当说明理由
- 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可接受性
行政救济
⚖️ 行政复议
- 行政复议的概念:
-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 向行政机关申请重新审查该行政行为的制度
- 复议范围:
- 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 对抽象行政行为一并审查
- 复议机关:
- 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 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
- 复议程序:
- 申请:60日内提出申请
- 受理: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 审理:60日内作出决定
- 决定:维持、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等
🏛️ 行政诉讼
- 行政诉讼的概念:
-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审理的制度
- 受案范围:
-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 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 对行政许可决定不服的
- 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 诉讼程序:
- 起诉:6个月内提起诉讼
- 受理: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 审理:开庭审理,调查取证
- 判决:维持、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等
💰 国家赔偿
- 国家赔偿的概念:
-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
- 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 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 赔偿范围:
- 行政赔偿:行政机关违法行政造成的损害
- 司法赔偿:司法机关违法司法造成的损害
- 赔偿程序:
- 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
- 对赔偿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仍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制度
- 公开原则:
-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 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 公开范围:
- 主动公开: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的信息
- 依申请公开:根据申请公开的信息
- 不予公开:
- 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 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
🔍 监督机制
- 内部监督:
- 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 专门监察机关的监督
- 外部监督:
- 人大监督:权力机关监督
- 司法监督:法院、检察院监督
- 社会监督:媒体、公众监督
公务员法律制度
👨💼 公务员管理
- 公务员范围:
- 依法履行公职
-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 管理原则:
-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 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
- 职务与职级:
- 职务: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 职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等级序列
📋 权利义务
- 公务员权利:
-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 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 参加培训,获得职业发展机会
- 公务员义务:
- 忠于国家,为人民服务
- 遵守宪法和法律
-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
- 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本页面将持续更新行政法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
状态:待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