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小库识小库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 概述
  • 世界古代史

    • 概述
    • 古代亚非文明
    • 古代欧洲文明
  • 世界近现代史

    • 概述
    • 新航路开辟
    • 思想解放运动
    • 资产阶级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古代史

    • 概述
    • 旧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东周(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东汉(三国)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国近代史

    • 概述
    • 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
    • 甲午中日战争
    • 戊戌维新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侵华
    • 辛亥革命
    • 北洋军阀统治
    • 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
    • 工农武装与长征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文化
  • 文学

北洋军阀统治

依据所给材料梳理:袁世凯攫权与复辟、护国与护法、军阀割据格局、中国参加一战及影响。末尾附高频考点清单,适配常识判断与选择题。

一、从袁世凯攫权到帝制复辟

  • 1912.3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持续扩权。
  • 1913 年发生宋教仁案,引发二次革命;同年 11 月下令解散国民党。
  • 1914.5 颁《中华民国约法》:由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1914 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 1915.5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袁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不平等条约)。
  • 1915.10 以“尊重民意”为名筹办“国民代表大会”;1915.12 接受劝进称帝,以 1916 年为洪宪元年。
  • 1915.12—1916.3 护国战争:云南起义,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相继独立;1916.3 撤销帝制,恢复民国纪年。

提示

常见考法:按时间先后排序——二次革命 → 约法改总统制 → “中日民四条约” → 洪宪称帝 → 护国战争 → 撤销帝制。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格局

  • 袁死后北洋内部难出共主,进入长期混战。
  • 三大派系与地盘(据材料示意图)
    • 直系(曹锟、吴佩孚):外援英美,地盘直隶与长江中下游。
    • 皖系(段祺瑞):外援日本,地盘山东、浙江、福建、江西等。
    • 奉系(张作霖):外援日本,地盘东北三省。
  • 接连爆发皖直、直奉等战争,北京政权屡易其主。
  • 1917 年出现张勋复辟与府院之争(段祺瑞与国会对峙),局势动荡。
  • 南方护法运动:1917.8 广州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孙中山为大元帅;1918 年孙中山辞职并通电批判军阀混战。

注意

护国运动重在反帝制;护法运动重在维护法统、反对军阀专断,二者先后与目标不同,易混。

三、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7.8.14 中国对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
  • 战后: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华工远赴欧洲前线作出重大贡献。

四、重要法令与条约脉络

  • 《中华民国约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制度性地强化总统集权。
  • “二十一条”→“中日民四条约”:不平等条约新高点,民族危机加深。
  • 洪宪帝制:时间短、影响大,是护国战争直接导火索。

重要

与袁世凯、护国与护法、三大派系、张勋复辟、对德奥宣战相关的年份与先后顺序,是判定题与排序题的高频命门。

五、阶段性影响(材料要点)

  • 国内:帝制失败后进入军阀割据长期化,中央政权频繁更迭,社会秩序混乱。
  • 民族:对外屈从与对内独裁并行,激发全民反对,催生护国、护法两波运动。
  • 对外:参战仅获有限权益(收回德奥租界等),难以根本改变半殖地位。

高频考点总结

  • 时间线速记
    • 1913 宋教仁案 → 二次革命
    • 1914 约法改总统制;年底选举法十年可连任
    • 1915.5 “中日民四条约”
    • 1915.12—1916.3 洪宪帝制 → 护国战争 → 撤销帝制
    • 1917 张勋复辟、府院之争;广州非常会议立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
    • 1917.8.14 对德奥宣战
  • 三派与外援
    • 直系:英美;皖系:日本;奉系:日本。
  • 关键词对照
    • 护国=反帝制;护法=护法统。
    • 府院之争=段祺瑞与国会对立的北洋政治生态。
  • 一句话提要
    • 攫权集权→不平等条约→洪宪复辟→护国反袁→军阀割据→护法南北对峙→参战求利。
最后更新: 2025/10/9 13:15
Prev
辛亥革命
Next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