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小库识小库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 概述
  • 世界古代史

    • 概述
    • 古代亚非文明
    • 古代欧洲文明
  • 世界近现代史

    • 概述
    • 新航路开辟
    • 思想解放运动
    • 资产阶级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古代史

    • 概述
    • 旧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东周(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东汉(三国)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国近代史

    • 概述
    • 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
    • 甲午中日战争
    • 戊戌维新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侵华
    • 辛亥革命
    • 北洋军阀统治
    • 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
    • 工农武装与长征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文化
  • 文学

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与导火

  • 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 西方势力深入华北城乡引发一系列教案与冲突,德国强占胶州湾尤激化山东矛盾,冲突迅速蔓延到直隶与山西等地。
  • 在“扶清灭洋”口号影响下,北方民众自发结成各类拳会,逐步发展为义和团。

提示

记忆链:瓜分中国→教案频仍→胶州湾事件→“扶清灭洋”→义和团兴起。


二、主要力量 与 活动区域

  • 主体:华北广大农民为主的乡村民众,城镇手工业者等参加。
  • 分布:鲁、直隶(今山东、河北)为核心,后扩至京津及华北多地。
  • 宗旨口号:扶清灭洋(反洋教、反帝国主义的口号,同时带有明显排外与迷信色彩)。

三、事态升级与外部干预(1899—1900)

  • 各国公使以保护侨民与教会为名,联合向清廷索求镇压义和团。
  • 1900 年 5 月 28 日,英、美、法、德、俄、日、奥、意八国决定出兵华北。
  • 清廷慈禧太后采取“招抚”兼施的策略,一度企图利用并控制义和团。
  • 在八国联军武力进犯与清廷摇摆政策作用下,义和团战败。

五、时间线速记

  •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华北矛盾激化(线索)。
  • 1899—1900:义和团在鲁直兴起并北上扩散。
  • 1900.05.28:八国联军决定出兵;义和团在外力与清廷操弄下终告失败。

高频考点总结

  1. 背景关键词:马关条约→瓜分中国→教案冲突→胶州湾。
  2. 口号与性质:扶清灭洋、反帝爱国(含排外与迷信局限)。
  3. 关键节点:1900.05.28 八国联军决定出兵。
  4. 角色关系:民众主力→义和团;清廷→慈禧“招抚”并用;列强→联合干预。
  5. 结果与影响:义和团失败,但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精神,亦暴露旧政权与民间力量的结构性困境。
最后更新: 2025/10/9 13:15
Prev
戊戌维新
Next
八国联军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