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小库识小库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 概述
  • 世界古代史

    • 概述
    • 古代亚非文明
    • 古代欧洲文明
  • 世界近现代史

    • 概述
    • 新航路开辟
    • 思想解放运动
    • 资产阶级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古代史

    • 概述
    • 旧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东周(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东汉(三国)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国近代史

    • 概述
    • 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
    • 甲午中日战争
    • 戊戌维新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侵华
    • 辛亥革命
    • 北洋军阀统治
    • 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
    • 工农武装与长征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文化
  • 文学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农业社会的关键阶段。
大约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并逐步进入定居生活,是人类文明的早期雏形。


一、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1. 生产工具进步:以磨制石器为主,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
  2. 经济生活发展:出现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开始驯养动物、种植作物。
  3. 社会生活稳定:人类由游猎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出现村落聚居形式。
  4. 生活用品创新:大量制作陶器,如彩陶、黑陶、蛋壳陶。
  5. 文化形态形成:出现早期的宗教祭祀、图腾信仰与公共祭坛。

提示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从自然依附向自我创造的关键阶段,标志着文明的起点。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约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1.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 时间:约距今7000年至5000年。
  • 分布:黄河中游地区,以河南、陕西为中心(著名遗址:半坡遗址)。
  • 器物特征:以彩陶最具代表性,陶器上常绘有几何纹、鱼纹、人面纹。
  • 经济特点:主要从事种植粟(小米),农业已相当发达。
  • 社会形态:母系氏族公社,实行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 代表意义:中国史前文化中最典型、影响最大的原始文化。

提示

仰韶文化——“黄河流域·彩陶文明·母系社会”的代表。


2. 河姆渡文化(母系向父系过渡期)

  • 时间:约距今7000年至5000年。
  • 分布:长江下游地区,代表遗址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 经济特点:以稻作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 生活方式: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已掌握织布和饲养家畜的技术。
  • 文化成就:能制造木器、骨器、陶器,并出现了饲养家禽与纺织技术。
  • 社会形态:母系氏族社会的典型代表,向父系社会过渡。

注意

河姆渡文化最具世界意义的成就:最早的稻作农业与纺织技术。


3. 大汶口文化(父系氏族社会早期)

  • 时间:约距今6000年至4600年。
  • 分布:黄河下游地区,以山东为中心。
  • 器物特征:陶器出现黑陶、蛋壳陶,制作精美。
  • 社会形态:父系氏族公社形成,出现贫富分化与私有制萌芽。
  • 文化代表:已出现随葬制度、等级差别,标志社会结构复杂化。

4. 龙山文化(父系社会成熟阶段)

  • 时间:约距今5000年至4000年。
  • 分布:黄河下游及中原地区,范围广阔。
  • 器物特征:以蛋壳陶著称,质薄如纸、黑亮如漆。
  • 社会形态:父系氏族社会已成熟,出现部落联盟与祭祀中心。
  • 代表遗址:山东大汶口、山西陶寺、河南登封王城岗等。
  • 文化意义:龙山文化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原始公社向国家过渡。

5.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

名称分布特征代表性发现
红山文化辽西、内蒙古东部玉器精美、宗教祭坛牛河梁遗址祭坛与女神庙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城墙、祭坛、玉器精湛良渚古城,出现王权与阶级分化

提示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反映了早期社会等级与宗教政治中心的出现,是中国文明形成的前奏。


三、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变迁

  1. 社会结构

    • 早期: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河姆渡)
    • 晚期: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龙山)
  2. 社会组织

    • 从血缘公社 → 氏族部落 → 部落联盟
    • 出现公共祭坛、墓地与神庙,反映宗教与政治萌芽。
  3. 经济形态

    • 农业成为经济基础;
    • 手工业、纺织、制陶技术成熟;
    • 交换与私有财产出现。
  4. 文明起源

    • 社会分化、贫富差距扩大,出现权力阶层与部落联盟;
    • 标志着中国社会即将进入文明与国家时代。

四、高频考点总结

  1. 新石器时代三大特征:磨制石器、定居生活、农业萌芽。
  2. 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母系社会、黄河中游。
  3. 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干栏建筑、最早纺织。
  4. 大汶口文化:父系社会开始、贫富分化、黑陶。
  5. 龙山文化:蛋壳陶、社会阶层分化、部落联盟形成。
  6. 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祭坛、玉器宗教化。
  7. 良渚文化:城墙城市化、王权象征、阶级社会萌芽。

提示

记忆口诀:
“仰韶彩陶黄河边,河姆稻作织布田;汶口黑陶私产显,龙山蛋壳祭祀连;红山女神玉光闪,良渚城阙王权现。”

最后更新: 2025/10/9 13:15
Prev
旧石器时代
Next
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