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大约建立于 公元前1600年,灭亡于 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青铜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字系统正式形成的时代。
一、商朝的建立
- 建立者:商汤(子姓名“履”)。
-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 灭夏经过:商汤在鸣条之战中大败夏桀,建立商朝。
- 定都:最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多次迁都,最终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又称“殷商”。
-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
提示
商汤推翻夏桀的暴政,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武力革命建立的新王朝。
二、商朝的迁都与政治制度
1. 多次迁都
商朝建立后经历多次迁都,据《史记》记载有五次主要迁徙,最终迁至殷地(今安阳)。
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逐渐稳定,故又称殷商时期。
2. 政治结构
- 商王拥有最高统治权,是国家的核心。
- 王权下设官职体系,如卿、士、尹等官职。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
- 内服:王直接统治的区域;
- 外服:由诸侯国、部落首领管理,对商王称臣纳贡。
3. 宗教与政治的结合
- 商朝统治者崇尚天命神权,相信“天命所归”即统治合法性。
- 祭祀祖先、崇拜自然神是统治的重要手段。
- 祭祀活动频繁,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合一。
注意
“天命观” 的提出,奠定了后世王朝“君权神授”的思想基础。
三、商朝的都城与考古遗址
殷墟:商朝最后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
殷墟是中国考古学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历史都城遗址。
出土了大量甲骨、青铜器、玉器、车马坑等文物。意义:
① 证明《史记》等古代文献记载可信;
② 是研究商朝政治、文化、文字、宗教的重要实物依据。
提示
殷墟的发现,标志着中国考古学正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阶段。
四、商朝的经济与社会
经济形态
- 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农业种植粟、稻、小麦等。
- 青铜铸造、玉器制作、骨器雕刻水平高。
- 以奴隶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
社会结构
- 王族与贵族掌握土地与奴隶;
- 平民从事农作;
- 奴隶是社会最底层。
青铜文明
- 商代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 后母戊鼎为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 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与权力象征。
注意
青铜器 是商代文化最突出的标志之一,象征王权与礼制的统一。
五、甲骨文与文字起源
- 出土地:河南安阳殷墟。
- 刻写载体:龟甲、兽骨。
- 用途:占卜记录,用于祭祀、军事、农业等事项。
- 命名:称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 历史地位:
- 中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文字;
- 汉字的直接祖先;
- 标志中国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
提示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 隶书 → 楷书,是汉字演变的重要脉络。
六、商朝的衰亡
- 商末君主**帝辛(纣王)**残暴无道,沉溺酒色,滥施刑罚,劳民伤财。
- 周族在西北崛起,联合其他部族推翻商朝。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纣王,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
重要
牧野之战 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以德伐暴”的战争,商亡周兴,中国进入西周时期。
七、商朝的历史地位
- 中国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王朝;
- 奠定了礼制与祭祀制度的基础;
- 推动了青铜文明与手工业的发展;
- 形成了“天命”与“祖先崇拜”的统治思想;
- 促进了早期国家结构的完善。
八、高频考点总结
考点 | 内容 |
---|---|
建立者 | 商汤(鸣条之战灭夏) |
建立时间 | 公元前1600年左右 |
都城 | 亳(今商丘)→殷(今安阳) |
文字 |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 |
青铜器 | 后母戊鼎,象征王权 |
统治制度 | 内外服制、神权政治 |
经济特点 | 农业与青铜手工业发达 |
灭亡原因 | 纣王暴政,牧野之战被周武王灭 |
历史地位 | 中国进入“信史时代”,青铜文明巅峰 |
提示
记忆口诀:
“商汤灭桀建殷都,甲骨青铜天下殊;纣王暴政亡国日,牧野周军定版图。”
注意
在考试中,若题干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答案为 商朝。
重要
甲骨文 的出现,是中华文明从史前传说到信史时代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