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小库识小库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 概述
  • 世界古代史

    • 概述
    • 古代亚非文明
    • 古代欧洲文明
  • 世界近现代史

    • 概述
    • 新航路开辟
    • 思想解放运动
    • 资产阶级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古代史

    • 概述
    • 旧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东周(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东汉(三国)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国近代史

    • 概述
    • 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
    • 甲午中日战争
    • 戊戌维新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侵华
    • 辛亥革命
    • 北洋军阀统治
    • 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
    • 工农武装与长征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文化
  • 文学

唐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民族交融,对外交流空前活跃,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号唐,史称唐高祖。
  •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帝位,是为唐太宗。
  • 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知人善任”等政策,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

提示

唐初建立后即通过政治整顿与统一战争完成国家再整合,为盛唐繁荣奠基。


二、贞观之治(627—649年)

  • 由唐太宗李世民主持,是唐代第一个盛世。

  • 主要内容:

    • 政治清明:任用贤臣,虚心听谏。
    • 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 整饬吏治:重视官员考核与任免。
    • 对外安边:平定突厥、安定边疆。
  • 意义:
    贞观之治是唐朝国家治理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为后世开元盛世奠定制度与经济基础。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

  • 时间:713—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
  • 措施:政治宽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 特点:
    • 政局稳定,选贤任能、重视吏治。
    • 手工业、商业繁盛,长安、扬州成为国际都会。
    • 对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繁荣。
  • 历史地位:
    唐朝国力达到顶峰,社会进入“天下大治、万邦来朝”的黄金时期。

提示

“贞观—开元”是唐代两大盛世。前者重“内政稳治”,后者显“国力繁盛”。


四、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

1. 民族融合

  • 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各族人民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
  • 对突厥:唐初平定东突厥,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西域管理。
  • 对吐蕃: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加强藏汉友好关系,后举行“唐蕃会盟”,实现长期和平。
  • 对回纥:在“安史之乱”时援助唐军平乱,成为重要盟友。

2. 对外文化与贸易交流

  • 陆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成为世界性都市;
  •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广州、扬州、泉州等港口商贸活跃;
  • 来华使者与商人众多,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文明交流的中心。

五、安史之乱(755—763)

  • 起因: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叛乱。
  • 经过:叛军攻陷洛阳、长安,后平定历时八年。
  • 影响:
    1. 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2. 农业生产与经济受重创;
    3. 吐蕃乘机入侵关中,西域沦失。

注意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考点常与“藩镇割据、两税法、黄巢起义”连考。


六、黄巢起义与唐亡(875—907)

  • 原因:徭役繁重、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
  • 经过: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 结果: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七、主要制度与文化成就

1. 三省六部制

  • 完善于唐代,是中央最高行政体系:
    • 三省:中书(草诏)、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 作用:权力分工制衡,提高行政效率。

2. 科举制度

  • 隋创于文帝,唐臻于完善。
  • 以进士科为主,唐玄宗时期形成固定制度。
  • 武则天创立殿试、武举制度。
  • 影响: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流动、打破门第垄断。

3. 经济与文化繁荣

  • 农业:推广曲辕犁、耕牛、灌溉等技术;
  • 手工业:唐三彩、丝织业发达;
  • 商业:长安、扬州、广州国际化;
  • 文化: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辉煌,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王维、颜真卿。

八、唐朝的衰落与五代十国

  • 唐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
  • 875年黄巢起义进一步动摇统治根基。
  • 907年朱温篡唐,唐亡。
  • 北方先后建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出现十余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九、唐朝的历史影响

  •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高度成熟,为后世沿用;
  • 经济:农业、手工业与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 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巅峰;
  • 对外:唐文化影响远及日本、朝鲜、东南亚、中亚。

十、时间轴总览

年份事件关键词
618李渊建唐,定都长安建国统一
626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贞观之治
713—741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755—763安史之乱盛转衰
875—884黄巢起义唐末动荡
907朱温篡唐唐亡五代始

高频考点总结

考点类型内容要点易混陷阱
贞观之治李世民,轻徭薄赋、虚心纳谏不与开元盛世混淆
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后期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唐由盛转衰
三省六部制中书(草诏)—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与三权分立不同
科举制度唐代完善,进士科为主,武则天创殿试隋为开端,唐为定型
唐蕃会盟唐与吐蕃和平共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

重要

记忆口诀:
“贞观修政开元盛,安史乱后藩镇生;黄巢起义终唐祚,五代十国再纷争”

最后更新: 2025/10/9 13:15
Prev
隋朝
Next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