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小库识小库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 概述
  • 世界古代史

    • 概述
    • 古代亚非文明
    • 古代欧洲文明
  • 世界近现代史

    • 概述
    • 新航路开辟
    • 思想解放运动
    • 资产阶级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古代史

    • 概述
    • 旧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东周(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东汉(三国)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国近代史

    • 概述
    • 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
    • 甲午中日战争
    • 戊戌维新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侵华
    • 辛亥革命
    • 北洋军阀统治
    • 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
    • 工农武装与长征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文化
  • 文学

两晋

从西晋短暂统一到东晋偏安江南,本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由盛转衰—南北对峙—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时期。


一、历史纵览

  • 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 280年:灭吴,完成全国短暂统一。
  •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建立东晋,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 383年:淝水之战,东晋击退前秦南侵,稳固江南政权。
  •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刘宋,进入南朝时期。

提示

时间轴口诀:
265建西晋 → 280一统 → 317建东晋 → 383淝水 → 420宋代晋


二、西晋:短暂的统一与覆亡

1.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 司马炎受禅即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 公元280年灭东吴,实现三国以来的首次全国统一。
  • 定都洛阳,推行“九品中正制”,士族掌握选官大权。

2. 衰亡原因

  • 内部动乱:统治集团权力斗争,爆发八王之乱。
  • 民族迁入:北方少数民族趁势南下,社会秩序崩溃。
  • 316年:北方全面失守,西晋灭亡。

注意

“西晋灭亡”时间为316年,不是八王之乱时期结束。


三、东晋:偏安江南的政权

1. 东晋建立与统治格局

  •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史称东晋。
  • 大批北方士族与平民南迁(衣冠南渡),带来技术、资金与文化。
  • 士族门阀掌权,皇帝权威相对薄弱。
  • 政治上形成“士族主政、皇权受制”的体制特征。

2. 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繁荣

  • 农业:水稻种植推广、垦田增多、农具改进。
  • 手工业:丝织、陶瓷、造纸等行业显著发展。
  • 贸易与交通:沿江与沿海贸易活跃,江南成为经济新中心。
  • 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转移。

3. 民族融合与南北差异

  • 北方民族不断内迁,形成民族交融趋势。
  • 南方文化逐渐成熟,对后世南朝文化繁荣奠基。

四、重要战役:淝水之战(383年)

背景

前秦苻坚南侵,企图一统全国,东晋举兵抵御。

过程

东晋将领谢玄率军据淝水迎战,利用地势与战术使前秦军大败。

结果与意义

  • 前秦溃败,东晋得以稳固江南;
  • 南北对峙格局确立;
  • 江南社会进一步发展,为南朝繁荣奠基。

提示

三大以少胜多战役顺序:
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 → 赤壁之战(孙刘胜曹) → 淝水之战(晋胜秦)


五、东晋与南朝的延续

  •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史称“南朝”开始。
  • 南朝四国:宋、齐、梁、陈。
  • 承续东晋政策与经济基础,江南经济继续繁荣。
  • 南方农业、手工业、造船与丝织业领先全国。

注意

“南北朝”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南方(宋齐梁陈)与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对峙的时期。


六、经济与社会特征总结

项目西晋东晋
政治中心洛阳建康
政权性质统一短暂、内乱频发偏安江南、士族专权
经济重心北方江南
重要战役八王之乱淝水之战
历史意义三国统一南北对峙、经济南移

七、关键人物与制度

  • 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统一全国。
  • 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开启南朝之基。
  • 谢安、谢玄:淝水之战主将,挫败前秦南侵。
  • 刘裕:东晋权臣,420年篡晋建宋。
  • 九品中正制:魏晋以来士族选官制度,强化门阀政治。

高频考点总结

  1. 时间线必背:

    • 265西晋建立 → 280统一 → 316灭亡 → 317东晋建立 → 383淝水 → 420刘宋建。
  2. 战役必考:

    • 淝水之战(383年):晋谢玄胜前秦苻坚,确立南北对峙。
  3. 政权特征:

    • 西晋:短命统一;
    • 东晋:偏安江南,士族掌权。
  4. 经济史要点:

    • 经济重心南移起于东晋。
    • 江南农业、手工业发展明显。
  5. 南北对峙局面:

    • 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等)长期并立。

重要

高频误区:

  • 把“西晋”都城写为建康(应为洛阳)。
  • 把“淝水之战”误记为三国时期。
  • 忽略东晋→南朝的连续性与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意义。
最后更新: 2025/10/9 13:57
Prev
三国
Next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