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小库识小库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首页
  • 政治理论
  • 政治制度
  • 政治思想
  • 宏观经济理论
  • 微观经济理论
  • 文学
  • 文化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现代史
  • 空间科学技术
  • 现代交通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物理常识
  • 化学常识
  • 生物常识
  • 宪法
  • 行政法
  • 民法
  • 刑法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
  • 事业编
  • 更新日志
  • 概述
  • 世界古代史

    • 概述
    • 古代亚非文明
    • 古代欧洲文明
  • 世界近现代史

    • 概述
    • 新航路开辟
    • 思想解放运动
    • 资产阶级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古代史

    • 概述
    • 旧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东周(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东汉(三国)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国近代史

    • 概述
    • 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洋务运动
    • 甲午中日战争
    • 戊戌维新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侵华
    • 辛亥革命
    • 北洋军阀统治
    • 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
    • 工农武装与长征
    • 抗日战争
    • 解放战争
  • 文化
  • 文学

东周(春秋战国)

东周是继西周之后的历史时期,时间为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分为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


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1. 背景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
  • 周天子的权威衰落,诸侯势力崛起,形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
  • 各诸侯国相互征伐、争霸不休。

2.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出现了若干强盛的诸侯国,为了扩张势力、维护秩序,先后出现“春秋五霸”:

说法一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说法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代表人物与典故

  •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推行“尊王攘夷”政策,成为春秋首霸。
    • 典故:“管鲍之交”、“长勺之战”、“尊王攘夷”。
  • 晋文公:退避三舍,战胜楚军(城濮之战),稳居中原霸主地位。
  • 楚庄王:问鼎中原,号称“春秋中期南方霸主”。
  • 秦穆公:统一西戎,扩展疆域,奠定秦国崛起基础。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

提示

“春秋五霸”体现了周王室衰落后的新政治格局,诸侯国逐步取代天子成为政治核心。


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 战国七雄

  • 战国后期形成七个强国,史称“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 周王室彻底失去实权,各诸侯纷纷称王。

2. 重要战争

战争名称时间内容与结果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齐击败魏救赵,孙膑以“围魏救赵”著称
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齐击魏,斩庞涓,确立齐国霸权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国白起大败赵军,坑杀赵卒40万,加速秦统一

3. 政治与社会变革

  • 诸侯争霸,王权强化,中央集权逐步形成;
  • 贵族世袭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注意

战国时期 是封建制度全面确立的关键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三、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 冶铁技术与农业进步

  • 春秋战国出现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
  • 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邗沟等促进农业灌溉;
  • 粮食丰收推动手工业、商业繁荣。

2. 商业与货币

  • 各国铸造青铜币,出现不同形制货币:
    • 齐国刀币、赵国铲币、楚国蚁鼻钱、秦国圆钱;
  • 商业城市兴起,工商业者与地主阶级成为新兴社会力量。

3. 变法运动

为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各国纷纷推行变法:

(1)魏国李悝变法

  • 公元前445年左右;
  • 内容:推行法经,确立封建法律制度。

(2)楚国吴起变法

  • 改革军政,加强中央集权,奖耕战。

(3)秦国商鞅变法

  •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
  • 内容:
    •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
    • 奖励耕战、奖励军功;
    • 废除贵族世袭,强化县制;
    • 推行连坐法,加强行政管理;
    • 统一度量衡。
  • 结果:秦国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基础。

重要

商鞅变法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社会改革,标志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四、思想文化与民族融合

1. 百家争鸣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 代表学派:
    • 儒家:孔子、孟子——提倡仁政与礼治;
    • 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 法家:韩非子、商鞅——主张以法治国;
    • 墨家、名家、兵家、纵横家等也相继出现。

2. 华夏认同的形成

  • 各民族在战争与交流中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族;
  • 这一时期的“华夏”观念逐步稳定,为后世“中华”认同奠基。

提示

“华夏一体”观念在春秋战国逐渐确立,体现了中国早期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


五、东周的历史地位

  • 从春秋到战国,中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
  • 分封制瓦解,郡县制开始形成;
  • 中央集权萌芽,思想文化繁荣;
  • 最终由秦统一,开启新的历史阶段。

六、高频考点总结

考点内容
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阶段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或吴、越)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重要战争桂陵、马陵、长平
变法改革魏李悝、楚吴起、秦商鞅
农业技术铁制农具、牛耕、水利工程
经济制度土地私有、货币流通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华夏认同
时代特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历史意义封建制度确立,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

提示

记忆口诀:
“周平东迁开春秋,五霸争霸起风流;战国七雄分天下,商鞅变法秦独优。”

注意

考试若问“我国封建社会开始于何时”——
正确答案为 春秋战国时期。

重要

商鞅变法 是封建制度确立与秦统一中国的关键转折点!

最后更新: 2025/10/9 13:57
Prev
西周
Next
秦朝